8/29/2010

平埔族家庭

根據我所擁有的家族日治時期的戶口謄本中,看到一個現象。
我是平埔族被清朝賜姓後的第九代,我的外婆阿嬤是第六代。
因為阿嬤生於1913年,當阿嬤出生時台灣是屬於日本的領土,所以阿嬤一出生就是日本人;
基於當時日本的統治原則是,不讓平埔族再繼續原本被統治的制度,平埔族在日本人來之前,
平埔族各社有頭目制度,不同於越族人(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閩語人與廣東客家語人。參考"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" 林媽利教授著一書P.79~92)。
日本人希望居住在台灣的人一律統一管理,因此從日本人來台灣之後,平埔族便開始與中國的
越族通婚。我阿嬤的父母均為平埔族,但阿嬤的兄弟姊妹們均與中國越族人通婚。

另一個現象是,平埔族的家庭如果有養女與養子,雖然養女與養子來的家庭是福佬的家庭或是
客家人的家庭,但養女與養子的母親都是平埔族。也就是說平埔族還是以母親是平埔族為養子
女的來源。

如欲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,否則請自行負法律責任

8/15/2010

宗教信仰實例

我的阿嬤盂金釵女士, 我從小到大沒見過阿嬤拿香拜拜.
記憶中, 當年阿嬤約70多歲, 隨著我的爸爸與媽媽跟小孩們一起去廟裡
阿嬤進去廟裡之後沒多久就出去了,
當媽媽詢問阿嬤要不要拜拜, 阿嬤搖頭, 站得很遠.........
當時我的納悶是......老人家不是都要年輕人拜拜嗎???
但我的阿嬤卻不願意拜拜.....我記得是清水祖師廟吧!

現在我很清楚阿嬤為何不拜拜的原因
因為那不是阿嬤的父母的信仰
阿嬤從小到大沒進過廟裡拜拜
阿嬤的家人也不拜拜

因為阿嬤的家中的桌上供奉的是木雕人頭
那是一個祖先的靈

若欲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, 否則請自行負法律責任

5/06/2010

道卡斯族貓盂社土目年代表(重新製作)

清朝年代順序:


清順治元年(1644)~順治18年(1661)
清康熙元年(1662)~康熙61年(1722)
清雍正元年(1723)~康熙13年(1735)
清乾隆元年(1736)~康熙60年(1795)
清嘉慶元年(1796)~嘉慶25年(1820)
清道光元年(1821)~道光30年(1850)
清咸豐元年(1851)~咸豐11年(1861)
清同治元年(1862)~同治13年(1874)
清光緒元年(1875) ~ 光緒34年(1908)
日治時代1895~1945



道卡斯族貓盂ㄩˊ社歷代土目一覽表

本表係根據平埔百社古文書,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,劉澤民着,民91,P163~164,再依據苑裡地區古文書,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,蕭富隆着,民93,內有關盂ㄩˊ姓祖先古文書,而重新整理(盂玲)

5/04/2010

我為什麼是平埔猫盂人

有些對於平埔族了解不多的人,會問我;你如何知道你是平埔族?
或許我的祖先因為是猫盂社頭目的關係,所以在1895年中國滿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而日本從中國滿清政府接收台灣時,我的祖先就以猫盂社頭目交接給日本人;因此當日本人替台灣做戶口普查建立戶籍資料時,種族欄在當時用語言區別;如果你說河洛話就填 : [福];如果你說客家話就填 : [廣];如果你是平埔族就填;[熟] 。


我做了哪些事去尋根呢?
1) 我去了我阿嬤的出生地申請日治時期的戶口謄本, 從我的謄本中可以說明我是平埔族(見圖一我的阿嬤盂金釵女士家族戶口謄本第一頁)

附圖一



2)從我的祖先墳墓可以看出我的第二代祖先名曰盂係美干[見祖墳的墓碑照片]



由於當初是在客家人聚集的地區所以祖先學習的對象是客家人, 因此我們的祖墳在重新翻修時就用客家人的模式。由於歷史事件,祖先從苗栗縣苑裡鎮猫盂移居通霄鎮五里牌莊番子寮,祖墳的地點就選在通霄鎮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3)我阿嬤的祖父盂連進, 有古契書說明盂連進是番耆(耆老)[根據苑裡古文書集 序號381], 也說明他曾是猫盂社土目, 而盂連進的父親, 盂清俊是猫盂社的土目[根據苑裡古文書集 序號141]

書名: 苑裡地區古文書集 序號: 381


書名: 苑裡地區古文書集   序號: 141 理番粉府給猫盂社土目盂清俊長行記



4)因為我們從有漢姓後, 就是接觸客家人, 因此我們的祖先牌位是跟客家人一樣的, 每個人都有出生的生辰八字與過世的年月日與時辰。也許跟著客家人的儀式我們保留了齊全的資料。重修祖墳把所有的祖先的墳墓集中在一起,但還是有遺漏的。 從我們被賜姓後到我已經是第九代了,目前初步估計至少盂姓家人超過500人,但我相信循著資料找會超過1,000人。為何同樣姓盂,也都認識,卻還找不到連結?  目前尚有很多資料收集不齊全 ,無法公布。這是一個龐大的工作使命,資料很多但要如何拼湊出來是一個仔細比對再比對的艱難任務~在此也希望各位族人給我鼓勵也請大家等待。

如欲轉載本文與照片,請註明出處,否則請自行負法律責任

2/14/2010

蓬山八社之猫盂社的從前之謎

一直談我盂阿媽與我家族的故事,但你知道盂社的歷史嗎?


根據清初【約雍正八年】一本非常有名的書,
書中有一幅台灣地圖(如下圖),
圖中在苗栗縣的部分非常清楚的標示只有五個熟番番社,
中港、後壠[ㄌㄨㄥˇ]、吞霄、猫盂[ㄩˊ]、宛[ㄨㄢˇ]里;
往南有現今的台中縣熟番大社大甲。


盂社的地名非常突出,
通常如果一個地方被標示在古地圖上,
表示那個地方有特殊的意義,
而且是重要的番社。


清初的文獻,也記載著苗栗崩山八社:盂就是其中之一。
猫盂在清朝初期是一個重要的番社,
為何現今卻沒有學者有更多的著墨呢?
在今日的研究文獻中, 有誰好好的講述過這個重要的熟番番社:盂?


現今苗栗縣有 通霄鎮、苑裡鎮,卻沒有盂鎮,
甚至盂人好像是失去影蹤。盂在清朝時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番社?
謎樣的盂。




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若欲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,否則請自行負法律責任

淡新檔案之道卡斯族各社頭目

「淡新檔案」是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至光緒二十一年(1895)淡水廳、臺北府及新竹縣的行政與司法檔案, 日治時代由新竹地方法院承接,轉送覆審法院(即高等法院), 再轉贈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,供學術研究之用。 戰後移交本校[台灣大學]法學院,並由法律系戴炎輝教授命名及主持整理工作,將檔案內之文件分為行政、民事及刑事三門, 門下並分類、款、案、件全檔共計1,163案,19,152件。類別以行政編最多,年代以光緒年間最多。
全部檔案原件及33捲微捲於民國75年(1986)由戴教授移交本館特藏組珍藏,清點實得總案數為1,143案,共19,281件。 在現存的清代臺灣省、府、州、縣廳署檔案中,
以「淡新檔案」最具規模、完整而亙及長期間。
本檔案為研究我國清治時代臺灣行政、司法、經濟、社會、農業等極有價值之第一手資料,
故對研究臺灣法制史、地方行政史、社會經濟史等深具學術價值,彌足珍貴。
也是瞭解傳統中國法律制度與司法審判的重要憑藉,
為世界有名的傳統中國縣級檔案。


資料來源:台灣大學圖書館













上圖說明


淡新檔案第17113-25、26、27號 新竹縣正堂張為出示招充事
發文者職稱及身分:張【廷檊】(署新竹縣正堂)
內容主題:行政-撫墾
原件尺寸大小:23.7 X 51.6
內容摘要:新竹縣知縣張廷檊出示招充後壠等社頭目
本文日期:清光緒16年閏貳月22日【1890年】
主要關係人及職稱/身分:張廷檊【新竹縣知縣】衛壁奎【竹塹社頭目】

從光緒16年閏貳月22日起各社新頭目名單如下:
一、中港社頭目新中興
二、後壠社頭目隴上梅
三、猫閣社頭目潘和泉
四、吞霄社頭目金永◎
五、猫盂社頭目盂蘭馨
六、苑裡社頭目潘克昌
七、房裡社頭目金德華
八、双寮社頭目◎◎秀
九、大甲東社頭目東福順

2/12/2010

平埔尋根之二

盂金釵女士,出生在通霄鎮番子寮。
盂姓,在臺灣,好像不在百家姓名單中。
我的舅舅,盂金釵ㄚ嬤大哥的兒子說:
盂家是從苗栗縣苑裡鎮盂移居通霄鎮番子寮。
ㄚ舅說:『咱著無姓,當時清朝要賜姓台 灣人,所以咱就用社名盂社的「盂ㄩˊ」當作咱的姓』,這便是我們「盂ㄩˊ」姓的由來。
我舅舅又說,這是他父親所交代祖先的祖居地與家族的歷史。


若欲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,否則請自行負法律責任

 

平埔尋根

我是Smigal,這是道卡斯族的人名。也是我祖先的名字 。
 



在2008年3月一個偶然的場合中認識了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講師王雅萍老師,因為從小爸爸對我們說我的外婆阿嬤是番,也因為阿嬤的外表的確不像中國人,所以我的心中一直有問號?但我從小沒聽過媽媽提起有關阿嬤家族來自何處? 為何是這樣與眾不同?因此趁機請教王雅萍老師有關阿嬤的血緣。當時我已經知道『生番』與『熟番』的意義,王雅萍老師推斷我的阿嬤應該是平埔族,且提供我一個方法可以得知答案,那就是去阿嬤的出生地申請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
P.S. 『生番』指高山族, 就是我們知道的九族原住民。
『熟番』指平埔族, 就是我們都不知道早已生活在台灣西部平原的原住民。


2009年1月我終於踏上尋根之路,在苗栗縣通霄鎮戶政
事務所申請阿嬤的父親家族戶口,當我看到阿嬤全家的戶口名簿,上面註記著全家都是『熟』。 答案揭曉之後我的心情複雜且高興,複雜的是我從沒想過阿嬤是平埔族~~~只想過阿嬤可能是泰雅族, 就是高山原住民; 高興的是心裡有了依歸~~~知道阿嬤是誰, 知道我自己是誰。 由於身旁沒有人可以分享這一刻,自己只能靜靜地坐在戶政事務所的角落,讓內心的情緒自然發洩。那一刻沒有言語、腦筋一片空白,眼淚就自然流下來, 只有淚水與莫名的激動,淚水就是停不下來.......
或許我的媽媽就是怕這一刻的到來,怕她的孩子知道這終究藏不住的秘密,怕她的孩子瞧不起她的出身,怕她的孩子看不 起自己的阿嬤,也就是她的『伊阿』。我的媽媽稱呼她的母 親『伊阿』,怕別人說她是番而看不起她。甚至我母親她們 姐妹與兄弟稱呼了近50年的『伊阿』,也因為時代的進步 讓他們全部的兄弟姐妹商討改口稱謂,把『依阿』改成『媽』。 其實最難堪的應該是我的阿嬤,大家都怕別人知道自己 是番,也許我的阿嬤默默接受這樣新的稱呼,因為阿嬤也會 怕別人知道自己是番,但另一個心理層面,阿嬤難道不會難 過現實的無情嗎? 更難堪的是2004年我的阿嬤以92歲的高齡過世時,靈堂前我聽著我的媽媽與我的姨媽跟舅舅們哭著喊『媽』,我的心裡是多麼難過!我媽媽的兄弟姐們在自己的『伊阿』離開人世間時,礙著世人的眼光,不敢呼喊叫了半世紀的『伊阿』,卻叫著陌生的名字『媽』。我媽媽僅存唯一的哥哥在阿嬤靈前,以他70多歲的年紀卻一個字都沒叫,或許他不願意演戲喊媽,因為大舅這輩子只有喊過『伊阿』。~~~平埔族的悲哀

我得知阿嬤是平埔族人,對我而言似乎過往的納悶都有了答
案, 我不必為過去阿嬤家的事再去尋求答案了。知道我身上流 著什麼樣的血液,知道自己是誰的快樂是言語無法形容的。 當我的媽媽知道我了解阿嬤的家庭後,並沒有排斥的心態因為 我正帶著尋祖先蹤跡的心態,媽媽終於解開心防,間接承認自己 的血源是平埔族。

往後我將朝著介紹與研究阿嬤的家族與貓盂社去努力,讓我
們這群消失的猫盂人能夠被世人知道與了解。

有心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平埔族,先去你的外婆阿嬤或是奶奶
的出 生地申請他們的日治戶口謄本。 

若欲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,否則請自行負法律責任